在北京一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绿茵场边,刚刚结束训练课的孙继海接受了我们的专访,这位曾经驰骋英超赛场的“中国太阳”,如今将全部热情倾注于青少年足球培养,不同于寻常的技战术训练,孙继海的足球哲学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——他希望通过足球把孩子们培养成好人,同时坚信“工作永远不能超越生活”的理念。
“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它更是一所培养人格的学校。”孙继海看着场上奔跑的孩子们,眼神里充满期待。“我们培养的不仅是球员,更是未来的公民,学会尊重裁判、团结队友、坦然面对胜负,这些品质比赢得比赛更重要。”
孙继海的训练基地里,墙上最醒目的标语不是“赢球就是一切”,而是“先做人,再踢球”,小球员们除了日常训练,还需要参加社区服务、学习文化课程,甚至要参与训练场的维护工作。
“有一次,我们最有天赋的一个孩子因为在比赛中故意推搡对手而被我换下,赛后我告诉他,如果你不能学会尊重对手,那么即便成为世界级球星,也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。”孙继海回忆道,“那个孩子后来向对方道了歉,这件事教会了他什么是体育精神。”
谈及自己的管理理念,孙继海强调了“工作永远不能超越生活”的观点。“中国足球需要专业和奉献,但不能以牺牲球员的个人发展和幸福为代价,我看到太多年轻球员除了足球一无所有,一旦职业生涯遇到挫折,整个人生就陷入困境。”
在他的训练体系中,文化课学习是强制性的,小球员们被鼓励发展足球以外的兴趣爱好,训练基地设有自习室,聘请文化课教师,确保年轻球员不落下学业。
“我经常告诉家长和孩子们,成为职业球员的概率很小,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概率是百分之百,我们应该为那小概率的机会努力,但更要为百分之百的人生做准备。”
孙继海回顾了自己在英国踢球的经历,那些日子深刻影响了他对足球和生活的理解。“英格兰足球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不仅关注球员的技术和体能,更重视他们的教育和人格发展,年轻球员必须完成学业才能参加训练,这种平衡给了我很大启发。”
他分享了一个故事:在曼城效力期间,一位青年队教练因为发现小球员逃课而拒绝其参加重要比赛,尽管那名球员是球队核心。“那时候我明白了,足球俱乐部认为自己承担着教育功能,而不仅仅是生产球员的工厂。”
孙继海的理念在实践中面临不少挑战,许多家长更关心孩子能否成为职业球员,而不是能否成为好人;一些赞助商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成绩,而非长期的人格培养。
“有一次,一位家长质问我说,‘孙教练,我送孩子来是为了踢职业足球,不是来学怎么做人的’,我回答他,‘如果您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做人,他永远不可能成为顶级球员’。”孙继海说,“真正成功的运动员不仅有技术,还有人格魅力。”
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,孙继海甚至拒绝了一些追求短期成绩的合作机会。“我不能为了资金支持而妥协自己的核心价值,足球应该丰富生活,而不是成为生活的全部。”
孙继海的训练基地有一个特殊传统:每季度组织球员参观大学、企业,甚至旅游景点,拓宽他们的视野。“我们希望孩子们明白,世界很大,足球是其中美好的一部分,但不是全部。”
基地还邀请退役球员分享他们转型的经验教训。“许多运动员退役后生活困难,不是因为缺钱,而是因为除了体育别无他长,我们想避免这种情况,帮助年轻球员做好两手准备。”
在这方面,孙继海自己是榜样,在职业足球生涯中,他始终没有停止学习,退役后顺利转型为教练和管理者。“我对小球员们说,看看我,我不仅是前足球运动员,我还是教练、父亲、丈夫和儿子,这些角色同样重要,甚至更重要。”
孙继海的训练基地与多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,创造性地解决了学训矛盾。“我们采取‘半天学习、半天训练’的模式,确保孩子们既不落下 education,又能专业训练。”
基地还开发了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,不仅评估球员的技术进步,还评估他们的责任感、团队精神和道德发展。“每个球员都有两份成绩单,一份是足球技术的,一份是人品发展的,后者的权重不低于前者。”
谈及未来,孙继海希望扩大项目规模,让更多孩子受益。“我想建立一所足球与教育完全融合的学校,足球是教育的重要手段,而不是唯一目的。”
他也在与相关部门沟通,希望推动青少年足球培养标准的改革。“我们应该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,不仅以比赛成绩评价青训成果,还要考虑球员的全面发展程度。”
孙继海最后总结道:“有人说我的理念太理想主义,我承认,但正是理想主义推动了世界进步,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,不仅能培养出更好的球员,还能培养出更好的儿子、更好的丈夫、更好的公民,这才是足球真正的价值。”
夕阳西下,训练场上的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和学习,带着笑容与父母回家,对他们而言,足球是快乐的源泉,是成长的途径,但不是生活的全部,这或许正是孙继海理念的最好体现——通过足球培养好人,同时永远记住,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部。